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煥寧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安全生產工作空前重視,幾乎歷次中央全會都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振聾發聵地提出了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等重要思想和重大決策。國務院多次作出具體部署、加大投入,有力地推動了安全生產各項工作的發展。
順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勢,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的改革創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我國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也為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盡管近年來我國生產安全事故持續減少,但是總量依然較大,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已有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新的問題又不斷出現,整體狀況同建設更為全面、更高質量的小康社會仍存在明顯的差距。要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安全生產工作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積極順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大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不斷突破各種不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的羈絆中,推動安全生產工作更好地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相適應。
一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
當前,安全發展理念、安全紅線意識在全社會樹立得不夠牢固、不夠深入,仍是生產安全問題特別是重特大事故發生的思想根源。因此,要提高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整體水平,各級黨委政府、生產經營單位和社會各方面要非常明確、非常強烈、非常堅定地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和紅線意識,大力宣傳、切實貫徹安全發展理念和紅線意識。
對于黨委政府來說,保安全就是保改革、保穩定、保黨的宗旨落實;對于生產經營者來說,保安全就是保效益、保品牌、保市場;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說,保安全就是保生命、保健康、保幸福。
只有全社會更加普遍、更加自覺地接受安全發展理念和紅線意識,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工作責任和各項具體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要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原則,要進一步明確規范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改革完善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口等功能區安全監管體制,切實織密織緊安全生產責任網。
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和體現安全發展水平的安全生產考核評價體系,普遍實施各級政府對同級安委會成員單位和下級政府安全生產責任考核和巡查,推動安全生產責任層層落到基層。
突出企業主體責任,實行嚴格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安全責任實名追溯制度,對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生產經營者實施職業禁入,對負有重大責任的技術服務機構實施行業禁入。
三要大力推進依法治理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由單位變成“法人”,與此相適應,安全生產工作應由主要是行政縱向管理轉變為依法平面監管。因此,要大力推動安全生產法治建設。
研究制定安全生產中長期立法規劃,建立法律法規標準立、改、廢、釋工作協調機制,著力解決不配套、不一致等問題。
綜合運用行政執法、刑事司法、黨紀政紀等手段,依法嚴格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增強事故調查的專業性,堅持問責與查因并重,所有事故調查報告全文及時向社會公開。
建立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完善安全生產違法線索通報、案件移送與協查機制。
改進安全監管執法監督工作,保證執法嚴明、依法依規、科學嚴謹、違法必究。
四要健全安全預防控制體系
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有其內在規律特點,都是由風險失控逐步演變為隱患最終釀成事故的。
要有效預防事故,必須堅持關口前移,把功夫下在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上,積極構建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力求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組織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深入開展安全風險排查,特別是容易發生群死群傷的重點領域、重點部位及城市風險點,并逐一落實管控責任和措施,把可能導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圍之內。
加快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安全隱患自查、自報、自改的閉環管理工作機制,做到隱患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時限、預案“五落實”,確保整改到位。
五要加強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建設
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安全投入長效機制,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
加大對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建立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
提升現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度,統一標準規范,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
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等社會化服務體系,發揮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誠信體系、“黑名單”制度等市場機制作用,對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單位及責任人實行聯合懲戒。
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把安全知識普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陽光工程”等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培育新型產業工人,增強全社會安全意識和避險逃生能力。
摘自 楊煥寧《以史為鑒,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